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8章 天意(2/2)

只要不泄题,朝廷不会管的!”

嘉靖平静似水,看看御座下的一群官员。郭勋成功地引起了他的注意,座下只有郭勋是武官。

“武定侯,你超然独立,这事你怎么看?”

郭勋接过奏疏端详片刻,躬身回禀道:“陛下,各省举子来到京师即遍访同乡官员,千方百计猜测考官人选,不足为奇!

其实也比较好猜测,所以才有程敏政与唐伯虎之事。”

嘉靖不再言语,结束经筵。

杨廷和今日不用去文渊阁当值,和外朝六部尚书们及郭勋一起走出紫禁城。路上礼部尚书毛澄抱怨道:“杨阁老,我屡次上疏乞骸骨,为何至今不批?”

杨廷和苦笑着说:“大宗伯,你立下迎立之功,却在圣上甫即大位之时致仕,这让天下人怎么看?我辈久居中枢,当相忍为国!”

毛澄解释道:“我真的不是恃功要挟君上,身体实在撑不住,太累了!太医院的医官劝我致仕的!”

杨廷和急忙说:“不至于,不至于!白斋,晚上到寒舍小酌几杯解乏。”

杨廷和很给毛澄面子,家宴上陪坐的有其弟杨廷仪、其子杨慎,还有翰林张潮等四川籍门生弟子。

这年头宴席都是社交性质,大家很快吃喝完毕,来到书房饮茶消食。

杨廷和开口说道:“白斋,你可知会试传言来自何处?”

制度上,礼部尚书是会试主办官,毛澄对会试负有全权责任,他愕然道:“数千考生众口相传众说纷纭,这还能找到源头?”

杨廷和面现厉色:“据举子所言,南直解元杨植曾与江西、三吴、浙江等地考生相聚于六必居互相交流会试资讯,从那之后各地考生便传遍了关于考官、考题的流言!”

毛澄不以为然道:“这有何用?考官都是圣上钦点,由不得他!”

“大宗伯,你谦谦君子忠厚老实,不知道杨植狡诈之处!

他这样造势,就是想让你担任主考官!

杨植本经是礼经,师从苏州名士王宠!而大宗伯来自苏州,对王宠极为熟悉!

也就是说,只要你看到中榜考生的礼经答卷是王宠那风格的,必然知道考生是杨植,然后录取他!”

首辅就是首辅!不但预判了杨植的预判,而且预判了杨植对首辅预判的预判!

杨植自认为自己在山巅,但是首辅在大气层高瞻远瞩!

毛澄这才知道朝堂的人心算计,不但要给人挖坑,还要把对方的优势变成劣势!

难怪自己入不了文渊阁!

史书上说好的大人君子,“众正盈朝”呢?

毛澄神情恍惚,想起老臣们开口闭口盛赞的孝宗时代,一团和气众正盈朝。

那时自己还是边缘人,在翰林院养望,对朝堂一无所知……

“那杨植本生父母双亡,落草赣南山岭为寇,实乃山贼出身!

他在王阳明的引荐下,认了南京锦衣卫一名百户为父,又死皮赖脸粘上罗整庵为师,与乔白岩沆瀣一气。凭着罗乔二人的名头,胡作非为!

老夫本认为此小子不过泥鳅尔,能掀起多大风浪?随便就把他按死!谁知他金蝉脱壳,跑到倭岛躲过风头!

此人人品低劣,从会试前传播流言来看,又阴险狡诈。若让此人为官,必成大明祸害!”

毛澄回过神来说:“但是一切俱是未定之数,现在就说考官的人选,太早了吧!”

杨廷和坚定说道:“圣上一定会点你为主考官的,至于同考阅卷官,”杨廷和说着指指陪坐的几位心腹子弟,“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会成为同考官的,到时候你安排谁任礼房同考阅卷官就行了。

王宠的礼经讲读,想必大宗伯看过,他们也看过。”

正月十七,中极殿,小朝会。

内阁与翰林院掌院罗钦顺,共同拟了一份大学士、学士的主考官候选人名单,及一份翰林院修撰、翰林出身的六部中层官员、资深御史名单。

嘉靖看看两份名单,提起御笔稍稍思索,很快圈好名字。

张佐赶紧拿起名单交给侍立在侧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安。骆安把名单揣入怀里,辞别嘉靖,匆匆离去。

一个半时辰后,小朝会结束。众臣走在长廊上,边走边议论谁可能是考官。

大家刚出左顺门,就见迎面而来四名锦衣卫。锦衣卫二话不说,上前挟着礼部尚书毛澄把他推上一辆马车,锁上车门直奔顺天府贡院。

与此同时,翰林院詹事府少詹事、侍读学士周诏,也被锦衣卫挟持进马车。

周诏是兴献王府长史,亦是被老兴献王称为先生的人,他扈驾入京师,被嘉靖选入翰林院。

翰林院后花园的柯亭中,正在扯淡的杨慎、张潮等几名修撰或在詹事府任谕德、赞善的翰林,被冲进来的锦衣卫当场架了出去。

毛澄站在贡院的后院,目瞪口呆地看着几辆马车先后进来,锦衣卫将车上的人请下后,又赶着马车呼啸而去,走时锁上后院大门。

众人互相见礼后,便各自去安歇了。惟独毛澄站在庭院中,看着碧蓝无云的天空喃喃自语道:“此天意也!殆非人力所为!”

@棉花糖小说网 . www.imianhuatang.com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