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你积累了功勋,为师亦退了,今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走!”
杨植非常感动:果然古人诚不欺我,师徒如父子!老师认为弟子只能中个三甲赐进士,把弟子的前程安排得明明白白,还想尽办法扶上马送一程!
“罗老师,如果我再立下大军功,一定再拒绝封赏,请圣上再把这个军功转让给老师,升老师为大学士入阁!”
罗钦顺一口气堵住胸口差点没有背过去,手指杨植说不出话来。
杨植知道玩笑话说过头了,赶紧上前轻抚老师后背,扶老师站起来在屋里走动几步,口中致歉道:“老师,别生气,别跟我一般见识!刚才我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!
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留在京师当京官呢!”
罗钦顺顺过气来,口中说:“殿试卷虽然不誊录,但是亦糊名!而且殿试读卷官不止我一个!读卷官一人一票,你想让我帮你进二甲,老夫真的办不到。”
杨植扶着老师又走到院子里,不以为然地说:“老师对弟子就这么没信心?万一我是一甲呢?”
罗钦顺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,顿了顿问道:“三鼎甲?你就对自己这么有信心?”
杨植嘿嘿笑了,一拍胸脯道:“老师放心!你是探花,弟子自然不能比老师差,否则叫老师怎么见人!”
四年前收徒时说出来的话变成了回旋镖,罗老师疑惑不解:“你有把握吗?”
“老师请放心,没有人比我更懂皇上!”
罗钦顺三观尽毁,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,便开口赶人了:“大宗伯是你的座师,你得去拜访一下!”
杨植答应一声辞别老师出门,在街上又碰到了张潮,上前开口问道:“请问前辈,毛大宗伯府第如何走?”
张潮见杨植不经仆役通报就直接进了罗钦顺家里,猜到了此人是谁,迟疑问道:“你是不是杨植?”
杨植惊讶地点点头,反问道:“正是在下!敢问前辈是?”
张潮苦涩道:“老夫张潮,忝为翰林院修撰。”
“啊!”杨植大喜过望,施大礼道:“原来是在下的房师!请张前辈转告杨首辅,在下没齿难忘杨首辅的提携之恩!”
张潮一口气堵住胸口差点没背过去,不知该说什么,指了一下路口。
杨植再一施礼,道一声:“那弟子先行告退,你慢走!”
毛澄正在家中喝药,听到门子通报,迟疑一下,便放了杨植进来。
杨植口称老师跪拜下来道:“老师在上,今日弟子来得仓促,两手空空!殿试后再来叨扰,送上拜师礼!”
毛澄连说不敢当,两人客套话几句说完,杨植问道:“座师在上,弟子有一事不明,为何大宗伯会试出‘天下为公’之题?”
毛澄呵呵笑道:“实不相瞒,那王相公曾有书信来说,你保全了苏州士绅脸面,另外对苏松出力甚多,外人多不知晓!
所以,如果我来考你,就以‘天下为公’出题!你的答案,王相公已经告诉过我了,说只要看到这个答案,就一定要录取这个考生!
只是老夫不明白,为何阴差阳错,今圣刚好钦点老夫为主考?真是天意!易经云‘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’,果然古人诚不欺我!”
杨植好奇地问:“科场之上,运气占七成!如果张潮翰林黜落于我,那怎么办?”
毛澄断然道:“那老夫只好去礼房搜卷了!”
见杨植惊诧莫名,毛澄叹道:“实不相瞒,自今圣即位,老夫身心俱疲,已近油尽灯枯,曾上疏十余次请乞骸骨!
老夫自卜一卦,怕是吃不上今年端午节的粽子!三月无论圣上批准与否,老夫都会挂冠而去,死在苏州!”
杨植大为震撼,连声叫道:“不至于!不至于!老师状元出身,为人忠厚耿直,德才兼备!
虽然老师多次与今圣相悖,但今圣仍然对老师关爱有加,老师一定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!”
毛澄笑了一下说:“不说这个了。我有隐忧,你能不能帮我?”
杨植一拍胸脯:“任凭老师驱使,愿效犬马之劳!”
“我的女婿是太仓王家的,”毛澄说着喘口气,歇了会又道:“这一家是累代官宦,簪缨世家。”
杨植想起自己家大门的牌匾了,称赞道:“苏州太仓我也去过!太仓王家有口皆碑,常做修桥补路、赈灾济贫、赠医送药、资助寒门士子之事!
王家家风‘不欺天,不害人’,整个南直无人不知,哪个不晓!提起来是人人称颂,个个赞美,那才是‘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’,日后福泽绵延,出几个阁老、尚书不在话下!”
毛澄又喘口气,歇歇说道:“你也是善祷善祝了!但是我那女儿嫁过去后,服侍她的丫鬟婆子有十多个。她十指不沾阳春水,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十步路距就有健妇抬过去!
王家田地五千五百余亩,每日放贷所收利息不计其数,役使奴仆数百上千,吃穿用度已经远超做人本分!十万两白银的园林,建了好几个!
我疼外孙甚重,就怕他有什么不好的报应。”
杨植肃然起敬,仔细回想一下,安慰道:“老师才是见微知着,深谋远虑!现在还早,那是一百年后的事了,弟子我会想办法的!”
又看看毛澄精力实在不济,遂告辞道:“老师好好休息,弟子这就回去写第三稿殿试策论,让老师阅卷时看看弟子的才华!”
嘉靖还没有出题,考生就开始写答案。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自信过头的狂妄?
毛澄脸皮抽了抽,佩服得五体投地,不知道说什么好。